会议小记 | 2019年清华地区研究论坛:开创应对亚非拉共同挑战的新路径
7月10日-12日,由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举办的首届2019年清华地区研究论坛在在清华园召开,会议主题为开创应对亚非拉共同挑战的新路径。此次论坛为期三天,主要包括开幕式、主旨演讲、分论坛讨论和闭幕式四个部分。在开幕式上,国际与地区研究院理事会理事长、原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客座教授、埃克塞特大学荣誉教授Tim Niblock,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教授先后致辞,强调地区研究,特别是“全球南方”六大区域(东南亚、南亚、中亚、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研究的重要意义,本届论坛为“全球南方”学者提供一个交流与研讨的平台,为共同应对亚非拉地区各国面临的挑战寻求发展路径。
论坛分为四个分论坛,分别为中东中亚研究分论坛、南亚东南亚研究分论坛、非洲研究分论坛、拉美研究分论坛。每个分论坛设置不同的主题。中东中亚研究分论坛的主题包括文化与历史、社会运动与政治变迁、国际因素对国内环境的影响、国家稳定与政治转型、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等。南亚东南亚研究分论坛的主题包括印度政治与社会治理、族群冲突与融合、文化交往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殖民历史与国家建构等。非洲研究分论坛的主题包括政治发展、医疗、教育、环保与经济发展、城镇化与基础设施建设。拉美研究分论坛的主题包括政治文化与政治变迁、当代拉美与中国、公共政策与可持续发展、社会治理等。
首先,本次论坛的鲜明特点是跨区域。参会学者有来自亚洲各国包括印度、巴基斯坦、泰国、马来西亚的学者,还有从非洲远道而来的尼日利亚、南非、坦桑尼亚等国的学者,以及来自拉美地区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的青年学者,以及来自欧洲、美国的研究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问题的学者共同探讨这些地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政治变迁与稳定等问题,在论坛期间不同区域的学者就相似的主题进行交流和探讨。例如,南亚东南亚论坛中国家建构、族群冲突与融合的主题与中东地区的国家转型与稳定的主题具有相似性,两个分论坛的学者可以就相关主题进一步展开比较研究与分析。
其次,本届论坛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跨学科。参加此次论坛的专家学者所研究的领域包括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管理学、医学和法学等。虽然研究学科不同,使用的研究方法也各异,但通过学科间交叉与融合可以突破传统研究模式,探索新的理论与研究范式,构建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路径。
再次,发展中国家学者之间直接进行学术交流成为本届论坛的亮点。通过参加本次会议,特别深刻的感受是各国学者对亚非拉自身发展问题的探讨更加具有自我主导性,出现了对西方主导下的新自由主义的模式的质疑和摒弃。来自美国开罗大学的移民和难民研究中心的Ibranhim Awad教授对中东地区特别是叙利亚难民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指出国际社会合作,特别是政府间与非政府组织共同应对难民回归问题才能缓解所在国的压力。
另外,通过会议期间与国内外学者的交流了解到国内一些院校更加注重与国外高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上海外国语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已经与其他国外高校展开全方位的学术合作,以促进自身在国别和地区方面的研究。论坛的主办方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虽然于2017年9月刚成立,但秉承学术自由、学科融合、中国特色和全球视野的精神,致力于深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当前,该研究团队研究的地区包括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并与国外多家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
会议期间,笔者了解到,牛津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在与国内高校加强区域国别研究合作的同时,也希望与中国学者在学术成果发表和出版方面加强合作,这也是我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国内外高校合作的良好契机,我社可以为国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提供联合出版的平台,促进国内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推动优秀学术成果的国际化。
往期精彩: